当有策略性患者现场排队时,应如何管理门诊预约?——我院王杉助理教授研究成果在Management Science上发表
预约就诊是各地近年来开展的一项便民就医服务,它有助于医疗机构根据患者需求来安排门诊资源,可显著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升医疗效率。预约就诊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普及,但依然有大量患者因为没有预约到合适的日期和医生,或者不习惯使用预约系统,而选择现场排队挂号。因此,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知道,患者是如何在预约就诊与现场挂号之间进行选择,医疗机构又该如何通过调配门诊资源、设计预约系统、制定就诊规则来影响患者的行为,从而实现门诊资源的高效利用。
然而棘手的是,患者的选择受到预约就诊等待天数和现场挂号排队时间的影响;而这二者又取决于门诊资源如何配置。为分析整个系统的动态均衡,并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王杉博士与其合作者建立了一个排队-博弈数学模型。
该研究证明,在门诊资源紧张时,医疗机构应将资源优先集中在预约就诊上,只预留少部分资源来满足那些只能现场挂号的患者(比如急需当天就诊的患者、不会使用预约系统的患者等),让患者主动规避现场挂号的漫长等待和拥挤,使得门诊资源能被预约患者高效利用。而在门诊资源较充分时,医疗机构应开放足够多的现场号来尽可能地吸引患者前来就诊,从而避免患者因为预约不到合适的诊号而放弃就诊,同时缓解急诊部门的接诊压力。
国内大部分预约系统都是同步系统,即患者在预约时就能看到可预约到哪天;但实际上,非同步系统(即患者在发出预约请求、收到医疗机构反馈后,才能知道预约在哪天)在国外也非常流行。该研究证明,在门诊资源紧张,或者患者对排队等候不太敏感时,同步系统更有效率;反之,则非同步系统更有效率。因此,到底应该如何设计预约系统,不同的门诊部门应据其具体情况谨慎决策。
有些医疗机构通过设立严格的就诊规则、安排工作人员劝导现场挂号患者等,来减少患者策略性的现场排队行为。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该研究证明,当患者放弃就诊带来的成本较低,而医生加班带来的成本较高时,实行严格的就诊规则能提升门诊部门效率;反之,医疗机构应使用较宽松的就诊规则,从而提高患者的就诊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近日,该研究成果以“Managing Outpatient Service with Strategic Walk-ins”为题在Management Science上发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王杉助理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Boston College的Nan Liu副教授,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Willem van Jaarsveld副教授和Cape Breton University的Guanlian Xiao助理教授。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287/mnsc.2023.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