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院新锐 | 张新一副教授:“看清一片林、种下一棵树、续接一片叶”

个人简介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学生学业发展中心学术主任、英文期刊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CJAR)编辑部主任。博士、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主要研究兴趣为会计与财务监管、数据资产、人工智能与资本市场等。研究成果发表在Management Science、《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会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获PwC3535年度最佳论文奖等奖项。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2022-2024
[2] 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题“启航”项目,主持,2024-2025
[3] 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培育项目,主持,2024
代表性成果
[9] Earnings Management via Not-wholly-owned Subsidiaries(with Mei Luo, Frank Zhang). Management Science, 2025, 71 (1).
[8] 中国可转债高转股之谜——来自促转动机的解释(与刘劲松、谢德仁合著).《管理世界》, 2025年第8期.
[7] 去杠杆监管与企业合并范围异化——来自特殊合营安排的证据(与张超、郑国坚、张俊生合著).《管理世界》, 2024年第7期.
[6] 经常性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分类操纵:来自业绩型股权激励踩线达标的证据(与谢德仁、崔宸瑜合著).《管理世界》, 2019年第7期.
[5] 企业风险承担的微观机制设计——基于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达标难度的分析(与谢德仁、崔宸瑜合著). 《经济学(季刊)》, 2024年第1期.
[4] Does Disclosing Well Lead to Doing Good?(with Jinsong Liu, Jiaren Pang, Xi Zhou). Financial Management, 2025, Online.
[3] 企业遵循融资优序会考量安全债务承受水平吗?——来自半强制融资顺序监管的反事实证据(与谢德仁、史学智合著). 《南开管理评论》, 2024年online.
[2] 分红都是为了回报投资者吗——净资产收益率考核与分红动机异化(与崔宸瑜、谢德仁合著). 《会计研究》, 2021年第8期.
[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并购——基于市值管理的视角(与廖珂、谢德仁合著). 《会计研究》, 2020年第10期.
教师感言
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工作的五年里,我深切感受到学院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有力托举。这不仅是一种体贴的关怀,更体现在学院对我学术视野拓宽与科研规划塑造上的深远影响。
一方面,在踏入学院之前,我的研究聚焦于会计与金融领域;而在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我逐渐接触到战略管理、管理科学、组织行为和旅游管理等多学科的研究话题与范式。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学术茧房”,让我得以跳脱已有认知框架,将跨界思维融入研究工作中,探索交叉研究的更多可能。
另一方面,过往我的研究多为“灵光乍现”式,虽然产出了一些成果,但也很容易如散落的叶子般零散。是学院的领导与同仁教会了我如何“看清一片林、种下一棵树、续接一片叶”,在构建个性成果的同时实现系统的科研规划,并坚持以“四个面向”为引领,将学术融入更高的使命。
回顾过去,我愈发意识到平台的重要性。在我看来,真正优秀的平台不仅是资源的集合,更是一座能够指引方向、激发潜力的灯塔。帮助青年教师实现思维与能力的转型与提升,恰恰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这样一个卓越平台价值的鲜明呈现。这份珍贵的礼物,将成为我学术道路前行的不竭动力。
成长分享
1. 多和“真、善、美”的人和事物在一起,它们的珍贵程度也正是这个顺序;
2. 世界无法被单一的思维方式所解释,尝试广泛吸收知识、建立多元思维模型;
3. 在混沌、开放、随机的系统内,努力“减少错误”要比“追求正确”更为有效;
4. 每一次困境都是一次探索自我的良好契机,不要浪费它们;
5. 很多时候,最好的竞争优势就是“别人觉得麻烦而你不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