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与金融工程高端论坛主讲嘉宾精彩观点一览
2012年4月15日,作为庆祝我院财务与投资系成立十周年、中山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九周年及被批准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周年的重要纪念活动之一,我院财务与投资系及中山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山大学公司财务与金融工程高端论坛”在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以下是论坛主讲嘉宾的精彩观点一览:
厦门大学副校长吴世农教授演讲的主题为:从财务视角看企业的商业模式。吴教授认为一个成功商业模式的明星企业至少具备五个要素:创造利润、创造现金、维系成长、控制风险和创造价值。因此吴教授分别从盈利能力、现金创造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增长能力等五个方面做了深刻地分析。除了创造性地对财务指标和过去的财务分析体系进行重新阐述外,吴教授旁征博引,对茅台、五粮液、国美、苏宁以及广东的一些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吴教授认为从财务视角看企业的商业模式,光靠垄断获得成功的企业不是真正商业模式的成功,只有基于独到的商业模式设计,并做出优秀的财务规划获得的成功才是真正成功的企业。吴教授从财务角度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分析新颖独到而又鞭辟入里,令人受益匪浅。
湖南大学副校长陈收教授演讲的主题是:战略与价值投资。陈教授提出,传统的以CAPM模型为基础的资产定价理论对企业价值的讨论,依赖于有效市场假设,而现实世界的资本市场中广泛存在非理性行为,有效市场的假设不能成立。而实务界部分投资家奉行的价值投资模式,更多的是对单个企业进行讨论,没有建立一套可以对大多数企业的价值进行有效评价的普适评价模型。陈教授针对这一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价值由企业战略决定的观点(即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其未来绩效,而企业绩效折现后就是企业现时的投资价值),并设计了“公司战略的资源配置(决策变量R)通过公司的战略(作用法则f(R))并在环境因素K的约束下实现公司绩效V”理论模型。在理论模型的指导下,陈教授的研究团队对模型的具体细节进入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陈教授的研究思路新颖独特,发展了资产定价理论,对其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方向。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任张维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探究复杂金融系统的计算实验。张教授介绍了通过计算实验的方式来模拟现实世界金融市场,并以此研究、寻找金融市场的规律的研究思路。张教授提出,现实世界的金融市场是由众多参与者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这使得传统上依赖解析建模、市场数据实证研究,或者针对个体行为的实验研究等方法,都不足以对复杂的金融市场的动态特性与规律进行满意的刻画与捕捉,而计算实验建模的研究思路则可以很好的模拟现实世界金融市场的复杂属性。张教授还详细介绍了对金融市场的计算实验建模的三个部分:针对价格形成机制的建模、针对Agent个体行为的建模、针对Agent信息结构的建模;并深入讲解了计算实验建模方法中有关Agent的行为、数量和模型校准的一些具体问题。张教授的演讲涉猎广泛、深入浅出,使得参会者对计算实验在复杂金融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陆正飞教授主讲的题目为:产权性质、企业成长与资金管理战略。陆教授由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先生在2007年的一句话“我们不仅至今没有一分钱的贷款,而且有巨额存款”引出了本次演讲的主题,那就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从影响企业资金管理的相关因素着手,陆教授为我们一一讲解了“货币政策、企业成长性与现金持有水平变化”、“货币政策、企业产权性质与信贷歧视”、“企业产权性质与股权融资歧视”和“企业产权性质与持有银行股份的战略意义”四个部分的内容。最后,陆教授总结到,银根紧缩时期,“现金为王”是真理。融资约束迫使企业增加现金持有,尤其是民营企业较国有企业面临更强的融资约束,更应该注重现金的管理。此外,与银行的关联也是应对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变化,缓解融资约束的一个重要手段。陆教授的演讲内容丰富、言辞精炼,给与会者提供了很多启发。
台湾财务工程学会理事长、淡江大学两岸金融中心主任林苍祥教授演讲的主题是:科技带来的高频交易(HFT)冲击股市。林教授指出,虽然有效市场假设中提到有效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会在瞬间通过套利交易而消除市场上的套利机会,但是在现实世界的股市中,交易是离散的,从出现套利机会到机会被消除之间存在微小的时间差,而市场的参与者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通过计算机进行超高频的操作,而实现微小套利,并通过这种微小套利的积累而实现巨额收益。林教授详细介绍了这种通过高频操作实现套利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高频交易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现状。林教授指出这种通过高频操作进行套利的行为,有助于消除市场套利机会,增强市场的有效性;但同时他也指出当大量投资者从事高频交易时,有可能增加市场的系统风险,导致“黑天鹅事件”并引发股市崩盘,因此管理机构有必要对高频交易进行恰当的监管来维持市场的公平性和安全性。林教授的演讲向参会者展示了高频交易和股市中的具体套利操作细节这些非常独特的视角,给予了参会者一个认识、研究股市的全新思路。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中山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仲飞教授的演讲主题是:风险资产的连续时间均值方差投资组合选择。李教授指出,当前尚无研究文献给出当市场中只存在风险资产时的连续时间均值方差投资组合选择的决策模型,但现实世界中,从长期来看,事实上很难找到一个严格的无风险资产,因此完善这一模型非常有必要。李教授成功完成了这项工作,给出了当市场中只存在风险资产时的连续时间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最优化选择的解析解,并且证明出此种状况下,两基金分离定律依然成立;李教授的研究还发现市场中只存在风险资产时的有效前沿边界与市场中存在一种无风险资产时的有效前沿边界并不相切。李教授的研究成果是对金融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研究成果对其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有重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莱商学院于晓筠教授主讲的题目为:董事会结构和公司治理——回顾和趋势。于教授首先回顾了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然后讲述了董事会的结构和独立性,最后从监管层面分析了SOX法案和两个交易所(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对董事会独立性的诠释来反应美国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监管问题。此外,于教授还就目前学术界对董事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综述,例如董事会做决策的影响因素、董事会的尽职情况与CEO的薪酬的关系以及如何组建最有效董事会等许多有趣的问题。最后,于教授认为对董事会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研究还在进行中,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一致的答案,学者们可以就这些差异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于教授的演讲引人入胜,为在座的师生们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开启了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