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中国企业如何避免在欧洲投资失败


讲座主题:中国企业如何避免在欧洲投资失败
讲座时间:2014年4月30日上午9 :30-12 :30(含互动提问)
讲座地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善思堂M201

主讲嘉宾:何飞让Jean Ruffier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法国里昂第3大学社会学教授

中国对欧洲投资的趋势
      法国政府经济部今年委托我对中国在欧洲和法国的投资进行研究。五年来,欧洲和法国已经开始看到来自中国的投资。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银行和服务业。他们的成长是非常快的,但他们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中国海外投资很少。如果我们以法国为例,法国在中国的资产是中国在法国的四倍。
      中国对外投资的风险敞口很小。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形成产品的价值链。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国出口是由外国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的。中国的现代化意味着它在价值链上的提升,这就需要越来越大的对外投资。中国政府也非常清楚这点。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创新或接近他们的客户。收购国外企业有难度,但具有良好的创新潜力的企业始终是并购对象 。另外通信基础设施水平和生活质量也能增强地区对中国的吸引力。

为什么对中国投资者有抵触:以法国为例
      欧洲人认为在文化和政治方面,中国迄今一直相对于外面的世界非常封闭。中国有高度的内部社会控制,它不鼓励对外接触。中国的语言,是世界几个主要语言之一,一直保持非字母的系统。欧洲认为中国也不为陌生人提供任何资料或意见。欧洲人觉得中国的投资都来自功利的目的。超出功利因素,中国老板,私人和公共的,一般都不愿意直接与国外接触。对比大多数其他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欧洲人更难理解中国投资者的动机。
      例如,当中国国有企业收购一家法国公司时,经理们普遍都非常满意,因为旧的管理团队将被保留,并给予他们经营自主权,同时增加企业的投资能力。但无论投资者是公共或私人的,其经营战略决定都在中国作出,没有欧洲经理人员参与。这个国有企业给欧洲人的印象是购买欧洲资产的机会性投资,而不是一个明确的战略决定。
      在经济情报方面,中国给欧洲留下的是一种掠夺性的姿态,并通过派驻海外人员采集情报。欧洲觉得大多数的中国制造商没有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但实际上,在技术上欧洲公司被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赶上的风险远大于被中国的竞争对手赶上的风险。事实上,中国盗取欧洲技术秘密的作用被夸大了,这也同时说明中国企业在查找信息方面的笨拙。欧洲目前对中国通过直接投资获取技术高度警惕。这就是说,在中国的生产成本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情况下,吸收中国的工业和商业在欧洲的投资,反而可以增加被投资国家的长期竞争力。

致中国企业:到欧洲成功投资策略的关键
      实地调查表明,中国投资者目前都不能了解他们所投资的欧洲国家的法律和习俗。他们有时受到当地居民的指责,或被当局起诉非法行为。中国老板或者本人难以亲自管理在欧洲的投资,或者有困难委派他人管理,而委派打理正是海外经营的真正诀窍。中国对外投资的成功率是很低的。要投资更成功,投资者要受到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在法国,目前只有巴黎地区和罗纳 - 阿尔卑斯大区的政府部门专门针对中国投资者的接待措施是有效的。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现有在欧洲的投资具有从金额上排名的五大战略.


      讲座免票入场,欢迎大家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