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编辑
贾明 西北工业大学
钱翠丽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童立 北京大学
“生态文明建设”布局和“碳30·60”目标是我国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引。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一般性辩论上,中国政府承诺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争取在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实践层面来看,企业的碳中和管理涉及到责任确认机制、减排激励机制、抵消管理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效果反馈机制(贾明等,2022)。从理论层面来看,我们可以借鉴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体系(即责任确认、责任履行、责任补偿、信息披露和责任履行效果)(胡珺等,2020;宋晓华等,2019;吴育辉等,2023;张希良等,2021;Duanmu等,2018;Marquis & Bird,2018),进一步结合企业竞争战略和动态能力构建、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与制度环境互动关系等领域,对企业碳中和的全过程展开分析(钱浩祺等,2019;王梅、周鹏,2020;周小亮、宋立,2022; Sautner等,2023;Villena & Dhanorkar,2020;Zhao等,2010)。随着关于企业碳中和与可持续增长的新议题和新实践的不断涌现,学者们提出企业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研究亟需进一步深化(张希良等,2021;吴育辉等,2023;周小亮、宋立,2022)。
基于碳中和时代背景,紧紧围绕我国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管理学季刊》“碳中和与可持续增长”特刊聚焦于企业碳中和管理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问题,致力于基于中国情境与国际比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探索我国企业碳中和的战略发展路径,及其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特刊提倡学者们考虑中国情境与国际比较,融合多学科理论视角和多种研究方法,重点探索如下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企业碳中和策略的微观基础(战略领导力、企业动态能力等)
2. 制度环境与企业碳中和管理策略选择与实施
3. 碳中和背景下的企业与政府间关系
4. 碳中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5. 企业碳中和对消费者的影响
6. 企业碳抵消策略的选择、影响因素与后果
7. 企业碳信息披露方式的选择、影响因素与后果
8. 企业碳中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因素与反馈
9. 企业如何通过供应链中的碳中和来实现可持续增长
投稿流程与注意事项
欢迎学界同仁提交与特刊主题相合的稿件。征文稿件视为对《管理学季刊》的投稿。投稿论文应参照《管理学季刊》稿件体例,在投稿网站(http://pzdg.cbpt.cnki.net)提交,并注明企业碳中和与可持续增长特刊。中文投稿论文篇幅建议控制在1.5万字左右,一般不超过2万字。特刊投稿截止日期:2024年3月15日。
特刊安排:
1. 我们拟在2024年6月就通过第一轮评审的论文召开工作坊(拟安排在西安举办的企业社会责任年会期间),反馈修改意见;
2. 2024年11月确定拟录用论文;
3. 2025年初出版。
相关问题可咨询本期特刊编辑贾明(jiaming@nwpu.edu.cn)、钱翠丽(cuili.qian@utdallas.edu)、童立(litong2020@gsm.pku.edu.cn),或咨询管理学季刊编辑部(qjmoffice@mail.sysu.edu.cn)。
参考文献:
胡珺,黄楠,沈洪涛.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可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自然实验[J]. 金融研究,2020, (1): 171-189.
贾明,向翼,刘慧,杨倩,邵婧,张莹,黄珍.中国企业的碳中和战略:理论与实践[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2, 44(2): 3-20.
钱浩祺,吴力波,任飞州. 从“鞭打快牛”到效率驱动: 中国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研究[J]. 经济研究,2019, 54 (3): 86-102.
宋晓华,蒋潇,韩晶晶,等.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价值效应研究——基于公共压力的调节作用[J]. 会计研究,2019,(12): 78-84.
王梅,周鹏. 碳排放权分配对碳市场成本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2020, 23 (12): 1-11.
吴育辉,田亚男,陈韫妍,等.绿色债券发行的溢出效应,作用机理及绩效研究[J].管理世界,2023.
张希良,张达,余润心. 中国特色全国碳市场设计理论与实践[J]. 管理世界,2021, 37 (8): 15.
周小亮,宋立. 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现实分析与政策思考.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 2022,39 (8):20.
Duanmu J L, Bu M L, Pittman R. Does market competition dampe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8,39 (11): 3006-3030.
Marquis C, Bird Y. The paradox of responsive authoritarianism: How civic activism spurs environmental penalties in China[J]. Organization Science,2018, 29 (5): 948-968.
Sautner, Zacharias, et al. Firm‐level climate change exposure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78.3 (2023): 1449-1498.
Villena V H, Dhanorkar S. How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 elicit carbon transparency in global supply chain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20, 66(6): 697-734.
Zhao J Y, Hobbs B F, Pang J S. Long-run equilibrium modeling of emissions allowance allocation systems in electric power markets[J]. Operations Research,2010, 58 (3): 529-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