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季刊》十五问

 

 Part.1  关于投稿

 

1、登录《管理学季刊》(以下简称《季刊》)投稿系统不时出现无法链接情况,是否有备用投稿途径?

 

编辑部:《季刊》目前采用知网的投稿系统(http://pzdg.cbpt.cnki.net )。由于网络和系统的不稳定可能给作者和读者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为便于大家投稿,《季刊》特别提供邮箱qjmoffice@mail.sysu.edu.cn作为临时备选投稿渠道。收到稿件后,编辑部会给作者回邮确认,同时在投稿系统中为作者创建帐号并代为提交,并将账号信息返回给作者。

《季刊》编辑部联系信息:

邮箱:qjmoffice@mail.sysu.edu.cn

地址:广州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季刊》编辑部

联系电话:020-84110586 

 

2、《季刊》只发名家的稿件?

 

编辑部:名家约稿是《季刊》的一个重要特色,不仅体现了这些名家对《季刊》的积极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这些名家文章能给读者提供整体性的、前瞻性的研究视角。编委会和编辑部为此做了大量的努力。目前已经发表文章的名家学者(按发表时间先后)包括徐淑英(Universityof Note Dame)、陈明哲(Universityof Virginia)、李海洋(RiceUniversity)、张燕(RiceUniversity)、OdedShenkar Ohio State University,陈晓萍(Universityof Washington, Seattle,Shige Makino ChineseUniversity of Hong Kong,郑伯埙(台湾大学)和彭维刚(University of Texas atDallas)等。这些名家作品在国内外管理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进一步推动《季刊》成为中国管理学界的一个高质量学术平台,从而为中国管理学的创新与发展做出贡献。

 

当然,《季刊》不只是刊发名家的论文,名家约稿(含对话文章)一期只发1篇。我们评审、刊发论文的唯一标准是:论文的学术质量(包括理论贡献、方法严谨性和实践意义等)!!我们欢迎管理学界的同仁,尤其是欢迎青年教师、在读的博士生、硕士生将自己最好的作品提交到《季刊》。

 

3、《季刊》接收哪些领域的稿件?是否接受交叉学科的研究论文?是否接收综述类稿件?

 

编辑部:《季刊》主要聚焦于战略、创新、创业和组织管理等领域。投稿论文应与《季刊》的用稿范围相一致。只要能与关注领域的管理问题对话,《季刊》欢迎交叉学科的稿件。同时,《季刊》也接收综述类稿件。建议有兴趣的读者查阅《季刊》以往刊发的文章(查询链接:http://bus.sysu.edu.cn/qjm/)。

 

4、可否投英文稿件到《季刊》?

 

编辑部:《季刊》接受英文投稿。在评审过程中作者可采用英文修改,论文被接收定稿后,《季刊》会将论文译为中文出版,翻译费用由《季刊》承担。

 

5、《季刊》对投稿论文篇幅是否有限制?

 

编辑部:由于版面的限制,《季刊》建议投稿论文篇幅控制在1.5万字左右,作者可以根据内容和写作的需要有增减。

 6、《季刊》是否接收已投稿其他期刊的稿件?

      

编辑部:《季刊》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一稿多投。如果作者已把论文投给其他期刊,在相关期刊做出正式退稿决定之前,不能将该论文再提交给《季刊》,否则被视为一稿多投。就投稿程序而言,《季刊》编辑部在收到一篇投稿后,会在三天内向该论文所有作者告知相关注意事项,编辑部在收到所有作者的正式确认后,才会进入正式的评审程序。如果发现作者存在一稿多投行为,《季刊》会将相关作者记入不诚信档案,并向其他期刊通报。除编委会特邀并根据季刊要求修订的文章以外,《季刊》不刊发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Part.2  关于评审

 

1、《季刊》稿件评审的原则是怎样的?《季刊》的评审程序有何特点?

 

编辑部:《季刊》拥有一个专业化、国际化的编委团队。在现任编委中,从主编到领域编辑都是在各自领域中已经获得突出研究成果并且在学术研究方面仍然十分活跃的学者。编委团队的构成是国际化的,由国内和国外学者联合担当。比如,现任主编有3人,其中1位是国际主编。领域编辑共有20人,其中8位是来自于海外(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地区)。而且,编委团队的成员定期轮换(任期三年),确保不断有新成员的加入。

 

《季刊》的评审流程强调严谨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坚持盲审(blind review)。作者不知道评审人是谁,评审人也不知道所审文章的作者是谁。二、由领域编辑挑选2-3位评审专家(通常兼有国内和国外的评审专家,并实行同校回避原则),为了避免私人关系的干扰,领域编辑不会与作者直接沟通,而是由编辑部来和作者沟通。作者有具体问题要咨询领域编辑需要通过编辑部,这样尽可能提高领域编辑对稿件做决定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三、领域编辑对所评审的文章(通常在修改完善之后)可以做出接受发表acceptance)的建议(recommendation)(这个建议只会通知编辑部和主编而不是作者),但是最终接受发表决定(acceptancedecision)需要得到《季刊》主编的同意。通常来讲,《季刊》主编都会尊重领域编辑的建议,但是不排除主编也会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如果作者的修改不能达到主编的要求,文章最终也有可能会被拒绝。最后,所有评审过程(包括谁是领域编辑、谁是评审专家、评审进展如何、以及哪位主编最终接受发表等)都会在编辑部的内网上实时公开,以求做到评审过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季刊》坚持以改进和完善为导向的评审文化(developmentalculture)。《季刊》收到任何一篇与接收领域相符的投稿,都不会轻易拒绝,而是希望通过我们严谨的评审过程能将文章改进、提高。也许《季刊》最终不会接受这篇文章,但是我们仍然希望通过专业的评审过程,作者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建议,从而能够进一步改进这篇文章。同时,作者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知识或技巧,包括如何投稿、如何与评审专家、领域编辑和编辑部进行有效沟通等,这些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作者开展其它或将来的研究项目。换言之,一方面,我们有非常严谨的、专业的评审流程;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这个过程能让作者的文章得到改进,作者有所收获。这是《季刊》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关于《季刊》评审的更多信息可以参阅《管理学季刊》2018年第2期刊发的李海洋和李新春的文章《中国管理学研究向何处去?》)

 

2、《季刊》稿件的评审流程是怎样的?

 

 

 

微信图片_20181126100839.jpg

 

3、《季刊》如何选择评审专家?

 

编辑部:《季刊》采用专业的评审制度,评审人(通常每篇论文有两位)由论文的责任编辑(通常是一位领域编辑)推荐、选择。责任编辑会优先在《季刊》的评审委员会中选择评审人,如评审委员会中没有合适的专家,责任编辑会推荐相关领域的学者作为评审人。《季刊》会对评审委员会的委员定期进行增补,并且每年评选、公布最佳年度评审人。

 

4、《季刊》评审的周期多长?

 

编辑部:《季刊》期望尽快发表好的稿件,通常会在一周内给出初审意见,稿件送出外审时编辑部会提示评审人在三周内返回;如果评审人逾期不能及时审回,编辑部会立即启用第三位评审人。每篇文章发表后都会显示收稿时间和接受时间,只要作者及时修改返回,目前《季刊》所发表文章的平均处理时间不超过半年。

 

5、《季刊》对修改稿件周期是否作出明确规定?

 

编辑部:一般情况下《季刊》要求作者能在1个月内返回稿件,但是作者可以根据修改所需时间和个人工作安排向《季刊》编辑部申请延期提交;《季刊》不接受延期超过一年的申请。

 

6、《季刊》是否收取审稿费和版面费?

 

编辑部:《季刊》不收取任何审稿费和版面费。

 

 

Part.3  关于发行与收录

 

1、《季刊》目前的收录情况

 

编辑部:《管理学季刊》于2016年在杭州(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双年会)首发,20171月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来源集刊(2017-2018)目录》,并被维普期刊网、中国期刊网(CNKI)、华艺在线图书馆以及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目前《季刊》已经被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列为教师或博士生论文发表指定期刊。

 

2、《季刊》论文电子版的查询

 

编辑部:论文正式出版后都可在季刊网站(http://bus.sysu.edu.cn/qjm/)下载,作者在论文出版后都会同时获得论文的正式电子版,我们也会在《季刊》的公众号提供下载,并及时提交给《知网》。

 

3、《季刊》纸质版订阅方式

 

编辑部:可直接联系经济管理出版社读者服务部订购《季刊》纸质版。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李京娥:010-68016603010-68022974(兼传真)

邮箱:jg-fxb@163.comjg-fxb@vip.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8号中雅大厦A11 

邮编:100038

网址:www.e-mp.com.cnwww.empbook.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