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Alumni News
何氏教育基金会对于管理学院在教育和发展所需款项都给予大力支持,并且对于管理学院如何把钱用好这个重要问题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何氏教育基金会对于财务状况的统筹和管理的规范程度与上市公司极为相似。在管理上,何氏教育基金会按照每年年会通过的财务预算进行财务拨款和管理,学院制定了相应的严格的用款管理制度,其中规定:学院遵守何氏教育基金会章程,每年年初提出用款申请报告,项目结束后,报送项目进行情况的总结报告。学院院长有责任管好用好各个项目的用款,如发现重大差错,立即终止用款,并向基金会主席反馈情况。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个(广东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单位10个)。
时代骄子,寄予厚望 1983年,中山大学管理学系开始招收工商管理本科生,着眼于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快速融入社会,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浪潮,充分发挥管理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栋梁。那年高考后,“管理学系”出现在中山大学的本科招生院系目录上。作为新兴专业,工商管理当时并不引人注目。在录取工作结束后,老师们对入学学生情况进行了统计,他们发现,1983级管理学系第一届本科生平均入学分数位居中山大学各学系之首。管理学系的老师对同学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培养他们,希望他们成为一代骄子。管理学系向管理学院过渡的时间非常短,管理学院在香港何氏教育基金会、霍英东基金会、培华教育基金会等的帮助下,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在争创名牌、跟上形势、做出特色等方面不断下苦功,策划出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方案。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防控工作不容松懈。在管理学院的积极联系下,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山大学捐赠了一批防疫物资共计114,400件,用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助力学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4月9日上午,高松校长在珠海走访调研校友企业,并看望在珠校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校友、珠海健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凡介绍了公司从初创到上市的历程,并分享了个人创业经历,希望今后能够继续与母校保持紧密合作,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高松校长对董凡校友及其带领的健帆生物公司,坚持面向人民健康、持之以恒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和良好的祝愿。
管理学科早期发展 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伊始,管理学系就顺利过渡,成为管理学院最早建立的一个学系,师资配备较为完整。由学科带头人、首任院长、英国剑桥归来的王正宪教授,管理经验丰富的陈国强副教授,以及几位精于学术研究的副教授共同承担管理学系的主要教学任务。早在1983年,中山大学管理学系就开始招收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管理学院的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申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管理学院成立之初,第一批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从此,管理学系成为管理学院最早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也标志着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科正式开始建设。
振铎南天丨众志成城,敢为人先——政治与经济发展需求催生审计学专业
一声改革春雷响,一群港澳同胞忙。一本外文新书到,一群热血学者欢。一次成功会议定,一群莘莘学子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各行各业快速发展,亟需管理专业人才。1982年12月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实行独立的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依照宪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由于审计学专业性强,原有的专业教师已经老龄化,原有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面临审计知识断层,审计人才和师资都十分紧缺。国家审计署在成立之初,向国务院递交报告,申请在重点高等院校设立审计学专业,委托培养审计专业人才。
中国的酒店需要中国人来管 每年的上半年来中国旅游的人就有1000多万,但人人都在说酒店的服务态度不好。如果能够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对国家、对中山大学都有好处。 ——何铭思(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何氏教育基金会第一任主席)
3月20日上午,中山大学校长助理、管理学院院长王帆教授,副院长刘静艳教授,副院长郑国坚教授,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高级主管陈智老师、校友与基金事务秘书梁雯雯老师赴湛江走访校友企业,并与校友代表深入交流。
2022年3月19日下午,中山大学校长助理、管理学院院长王帆教授应邀到湛江第一中学作“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管理创新”的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