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铎南天丨高耸的象牙塔——管理学院学科发展(1985-2007)
学科发展枝繁叶茂
2002年,管理学院已经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国家重点学科由教育部遴选确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学科,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项目。这个项目通过对有特色、有发展实力和发展前景的学科进行重点投入和支持,推动高等院校学科的发展,培育世界一流或国内一流的学科和师资,从而达到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
翻开管理学院学科发展的年谱,不难发现管理学院所遵循的是稳扎、求新的发展轨迹。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学科发展历程
1981年,中山大学开办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是全国最早开办该专业的院校之一。
1983年,中山大学成立管理学系,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并开始招收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科正式开始建设。
1985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下设管理学系,有工商管理、审计学和外经会计三个专业。
1988年,增设会计审计、旅游酒店管理两个学系。
1993年,管理学系增设市场营销专业,会计学系增设国际会计专业。获得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4年,企业管理学科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199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项目。
1998年,增设市场学系,管理学系更名为工商管理系,会计审计系更名为会计学系,酒店管理系更名为旅游酒店管理系。
1999年,设立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0年,获得全国首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企业管理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MBA项目在全国第二批MBA评估的28所院校中名列第一。
2002年,增设财务与投资系;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正式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开办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项目的院校之一。
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开办会计学硕士(MPAcc)和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专业学位项目的院校之一。
2005年,增设管理科学系,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五所高校之一。
广东毗邻港澳,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效益在全国名列前茅。中山大学正处于这一特殊位置,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突出的成绩和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科研成果,不仅对支持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而且对全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管理学院领导班子根据自身特点,分别在学科建设、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与科研、教学设施建设等5个方面来切实抓好学科建设。其中,学院计划每年聘请外籍教师前来授课,派出教师出国考察、进修和交流合作,利用何氏教育基金会的资助,每年投入25万港元用于中外图书的购置和系统建设,改善和扩大语音室、电脑室,强化英语和计算机教学等等,为学科发展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
经过多年学术成果的沉淀和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管理学院已形成了完整的办学体系,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科建设取得辉煌的成绩。截止2007年12月,有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旅游酒店管理系、市场学系、财务与投资系、管理科学系6个系;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财务与投资管理、金融学、产业组织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8个博士点;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财务与投资管理、金融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营销学、产业组织与管理9个学术型硕士点;MBA、 EMBA、MPAcc、MPM4个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7个本科专业;17个研究机构,专业教师100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8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44人;在校博士生254人,全日制硕士生547人,EMBA学生300人,MBA学生1034人,MPAcc学生192人和MPM学生264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520人,本科生近2100人。
学术前沿
管理学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重视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鼓励教师进行前沿的科学研究。在企业国际化经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与企业集群、消费者行为和品牌管理、战略与组织研究、会计审计、服务管理、旅游酒店管理及相关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有许多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建设与科研机构的建设相得益影,互补发展。
管理学院注重综合案例教学模式,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一方面,引进国外著名大学的案例库,作为教师和学生学术研究和案例教学的参考;另一方面,通过强有力的研究中心,开发出反映中国国情的本土案例库。1990年成立了第一个科研机构——企业管理研究所,是管理学院综合性科研机构;1991年成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是学术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旨在发挥中山大学多学科的研究力量,联系广东及海内外专家、学者协同研究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管理的理论以及实际问题,促进珠江三角洲与海内外的经济协作,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进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其后成立酒店管理培训中心、康乐会计师事务所、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管理信息科学试验中心等。在2007年,管理学院已经拥有强大的研究中心集群,在开发中国本土案例和亚太地区案例方面处于国内前沿,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同时也为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国际视野,本土回应
管理是一门科学,学科发展有规律性,管理学院的发展要尊重科学规律,加强科研、教学、知识理论研究和创新。作为具有交叉性的管理学科,更强调其应用性,要为实践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为了更好地使管理学科从教育范畴真正运用于实践应用当中,管理学院设立了EMBA、MBA、MPAcc、MPM4个专业硕士学位项目,让国际化和本土化管理理念顺利地衔接,培养出具有宽广视野的新一代管理领导人才。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MBA教育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竞争优势,屡屡载誉而归:
2001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在参加全国第二批MBA评估的28所院校中名列第一。
2002年获“AACSB”协会会员资格。
2004年,在IPSOS进行的“中国MBA商学院排行榜”中名列第五。
2005年,《世界经理人周刊》和华尔街电讯网站联合举办的2005年度世界经纪人年会暨MBA排行榜中,荣获“2005中国最具影响力MBA”和“2005中国500强CEO最欢迎的MBA”排行榜第五名。
2006年,《世界经理人周刊》和华尔街电讯网站联合公布2006年度中国MBA排行榜,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被评为“最具特色MBA商学院”,管理学院MBA项目位列“2006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第五名。
2007年,《世界经理人周刊》发布了“200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在榜上排名第四。
2002年,在中山大学与管理学院的总体规划和指导下,EMBA教育中心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进行EMBA的项目管理。同时举办大型的”CEO论坛”与“CEO沙龙”,构建企业家和EMBA学员沟通交流的桥梁。EMBA教育中心的管理人员多具有海外MBA教育背景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管理经验。
2005年,由《经理人》杂志社进行的“最受欢迎的EMBA项目”调查中,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项目被评为“最具成长潜力的EMBA项目”,其中的“中山大学CEO论坛”和“海外商界领袖训练营”被评为“最具特色的EMBA课程”。2005年12月,在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MBA指导委员会对国内30所高校的EMBA项目评估中,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EMBA项目获得一致好评。
2004年,MPAcc教育以管理学院强大的会计学科师资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培育一流的MPAcc人才。同时成立MPAcc本土案例开发中心,聘请实务界高水平专家授课,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加强MPAcc教育的本土应用。MPAcc教育旨在培养全面素质发展,理论与实务并重,能够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在各类组织中从事高层会计、审计、财务与投资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综合型人才。
经过多年砥砺奋进,管理学院商科人才培养标志性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多个项目获批国家级教学类项目,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等,面向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商管理和会计专业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