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
Undergraduate Programs
为什么推荐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查看本科专业 →
学科实力
全国第一
本科专业
国家一流
培养效果
拔尖卓越
培养模式
面向未来
院系简介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顺应市场经济大潮而生,根植于百年中大,坐落于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机构。经过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科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培优计划;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评A+,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2019-2023年软科 “中国最好学科排行”中连续五年位列第一
全国第二家、华南第一家获得三大国际认证(AMBA、EQUIS、AACSB)的商学院
管理学院两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大数据管理行为与决策实验室”为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
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项目、2个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通过强化第一课堂的理论深度、方法硬度以及第二课堂的见识广度,培养学生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兼具科学化思维与企业家精神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推荐理由一:本科专业 · 一流

推荐理由二:培养模式 · 创新
品牌专业+特色模块
工商管理专业设置五个方向模块:数智旅游与健康管理、市场营销、数智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创新创业;会计学专业设置两个方向模块:会计、财务管理。
学生可在各方向模块课程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和组合。
工商管理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 会计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 |
---|---|---|
培养目标 | 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全球战略意识、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它组织的具有领导潜力的管理精英,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良好学术道德、理论与研究功底扎实的学术精英,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兼具科学化思维与企业家精神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 |
大类内平台课 | 创意写作、高等数学一(I)、逻辑导论、会计学原理、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一(II)、数据科学的Python基础、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概率与统计 | |
专业基础课 | 线性代数、组织行为学、商法、营销学原理、商业伦理、财务管理、人工智能与管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计量经济学、商务沟通、大数据与商业智能 | |
专业核心课 | 消费者行为学、服务管理、运作管理、创业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管理运筹学、商业仿真、整合管理 | 中级财务会计(上、下)、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税法、管理会计学、投资学、财务报表分析与数据化决策、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工具 |
方向模块 | 数智旅游与健康管理、市场营销、数智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创新创业 | 会计、财务管理、审计 |
注: 此为2024级专业课列表,具体以最终培养方案为准。
“管理学+计算机”双学士学位
(霍英东班)
(2025年开始高考招生)
管理学+计算机双学位项目(霍英东班)由管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联袂打造,激励学生树立霍英东先生“敢为人先,回馈社会”的价值观。项目推动A+学科(工商管理)和ESI前1‰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叉共促,与全球98所著名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设置跨学科课程,包括AI与大数据管理、数字技术与创业创新等选修方向,选修机制灵活。依托大数据管理行为与决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超算中心、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深化科教结合、产学合作,致力于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兼具科学化思维与企业家精神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个性选择+复合培养
- 自主选择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主修专业设置的方向模块,各专业的方向模块不设接收人数限制; - 组合优势
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在主修专业的其他方向模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修读; - 官方证明
在每个方向模块下修读完足够的课程,即可被认定完成了该方向模块的学习,学院可以为学生开具该方向模块的修读证明。
推荐理由三:育人体系 · 科学 融合
科学
- 五个融合 五育并举
学院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本科教育,明确了“五个融合,五育并举”的特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德育与智育、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本科生与研究生、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聚焦并打通全院的教学、科研、师资、校友等各方面的资源,通过实施新青年计划、学业成长计划、实践计划、博雅计划、体育计划,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学在中大,追求卓越。 - 三一三早 全域育人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培养,实行“三一三早”全程导师制,以实现老师对学生在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学术培养、实践引导、论文指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连贯性的指导。
更早挖掘学生在科研、实践和创业创新的等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商业精英。
融合
国际课堂,融汇中西
学院注重国际化战略,积极与国际知名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和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等百余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
为提高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扩大学院的国际影响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学院积极支持教师出国(境)进修、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同时,提高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的力度,推动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学院交流合作院校遍布于大洋洲、北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与约110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
推荐理由四:培养效果 · 卓越
学子在国内外赛事中屡获佳绩
•“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全国总冠军;
•四次获得IMA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全国冠军;
•第十三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总冠军和团体总冠军;
•“毕马威杯”案例分析赛总冠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首届粤港澳高校会计商业知识大赛冠军;
•第八届IMA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一等奖;
•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第十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2023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
•第十一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2024年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2024首届粤港澳高校会计案例大赛特等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银奖。
奖学助学
学院重视对本科生的奖励和资助,除校级奖助学金外,整合社会资源,为我院本科生设立了多项奖助学金。奖学金包括李学柔基金奖学金、中大情奖学金、宏升投资奖学金、张国清王郝伉俪奖学金、伍汉驰奖学金、润泽奖学金、BDO立信(珠海分所)奖学金、天健奖学金、02会计思源奖学金等;院级助学金包括中大情圆梦计划助学金、水东月圆助学金、合利创兴助学金、中大情“榕树计划”英才项目等。2024年,本科生奖学金项目获奖近195人次,金额超过2767万元。2024年,秉承应助尽助的原则,本科生助学金保持了覆盖率 100%。
对外交流
学院注重国际化战略,积极与国际知名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和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等百余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
为提高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扩大学院的国际影响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学院积极支持教师出国(境)进修、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同时,提高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的力度,推动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SYSB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rontier Management Research”)合影
我院与全球98所著名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北美洲25所,欧洲44所,亚洲22所,大洋洲6所,非洲1所。近年来,学院持续拓展合作网络,新增多所世界顶尖商学院作为合作伙伴,覆盖范围从传统的欧美地区进一步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新兴市场。

深造就业
学院在本科生中全覆盖开展学业辅导,实施“全程学业导师制度”、推行“科研小助理计划-RAE火箭计划”,着力于提升本科生的科研素养,2023届本科生升学深造154人,国(境)内升学本科毕业生88人,国(境)外留学的本科毕业生66人。其中国(境)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升学本校的占59.09%,去往其他“双一流”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的占40.91%。国(境)外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中,根据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 ,我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进入世界前100所大学65人,前50所的53人,前30所的26人。
学院在本科生中全覆盖开展学业辅导,实施“全程学业导师制度”、推行“科研小助理计划-RAE火箭计划”,着力于提升本科生的科研素养,2024届本科生升学深造137人,国(境)内升学本科毕业生72人,国(境)外留学的本科毕业生65人。其中国(境)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升学本校的68.06%,去往其他“双一流”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的占31.94%。国(境)外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中,根据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我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进入世界前100所大学58人,前50所的47人,前30所的27人。
2024届本科生去往部分“双一流”大学及重点科研院所深造情况(单位:人)
学校名称 | 人数 |
---|---|
中山大学 | 49 |
北京大学 | 4 |
清华大学 | 3 |
上海交通大学 | 3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3 |
复旦大学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2 |
中央财经大学 | 2 |
武汉大学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1 |
2024届本科生去往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的国(境)外高校留学情况(单位:人)
排名 | 国家/地区 | 学校 | 人数 |
---|---|---|---|
2 | 英国 | 帝国理工学院 | 1 |
8 | 新加坡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6 |
9 | 英国 | 伦敦大学学院 | 1 |
13 | 澳大利亚 | 墨尔本大学 | 2 |
15 | 新加坡 | 南洋理工大学 | 3 |
17 | 中国香港 | 香港大学 | 14 |
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前往各省市税务局、财政局、审计局等国家机关、重点金融机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重要民营企业、战略性新兴行业领先企业等。学院积极引导毕业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赴祖国最需要的基层岗位工作,实效显著,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大学生赴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基层单位工作。
校友成就
学院以培养具有宽阔国际视野、高尚道德文化修为、卓越能力素质的管理者为目标,为学界、政界、商界等各个领域输送优秀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