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院建院40周年口述历史丨刘运国:管院四十周年随笔

经纬回声
四十年经纬回声,我们拾取散落于时光长河中的铎音。从老教师手写讲义的墨痕,到国际讲台上铿锵发声;从校友翻涌的创业往事,到学术星光点亮湾区夜空;从初代电脑设备的嗡鸣,到国际认证冲刺的星夜——每一段记忆都是历史轻叩的回响,在经纬线上震颤出永恒的和弦。
让我们俯拾岁月荣光,一起走进四十年时光里的管理学院。
管院四十周年随笔
文/刘运国
时光荏苒,转眼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已步入不惑之年。忆往昔,建院二十周年庆典上,我在梁銶琚堂发言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时刚从内蒙古挂职归来,听力受损,须借助助听器才能与人正常交流(时光飞逝,一晃二十年,我已换用四副助听器)。发言时不自觉声音渐大,惊动了在场领导与同事。事后有同志匿名提意见,说我“官不大,官气不小”,让我内心久久难平。此后虽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言谈举止、语气语调,却因听力所限,加之性情直爽,偶尔仍难控制音量。
管院二十载时,我把其喻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如今四十载,恰逢不惑之年。深圳校友会联合《读者》杂志拟出纪念专刊,多次邀我撰文。我自觉才疏学浅,贡献平平,似乎轮不到我这平凡之人。然校友真诚难却,思忖再三,遂以在管院二十五年的点滴体会,草成这篇关于“五对关系”的小随笔,既了却校友们的心愿,也与后来者共勉。
一、正直与诚信,乃立人之本
讲授《管理会计学》与MPAcc《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时,我常与学生讨论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提出的职业道德框架中,有四个关键词:能力、保密、正直、诚信。其中“正直”(Integrity)与“诚信”(Credibility)尤为根本。正直是内心的坚守,是对善的追寻,是“致良知”;诚信则是正直的外在表现,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承诺。二者相辅相成,却也有细微差别,否则便无“真实的谎言”之说。人性复杂,情境多变,我们无法苛求他人,唯可在人生路上不断自省,将正直与诚信化为生命的底色。
二、担当与放弃,是人生抉择
在管院二十五年,我既专注教学科研,也投身行政服务:从会计系主任助理到内蒙古挂职,从社科处副处长再到管院副院长。干部选拔强调“忠诚、干净、担当”,正是对担当精神的最好注解。面对急难险重,关乎集体、国家、民族大义时,需有敢于担当的胸怀。然而,放弃同样重要。世事难两全,不能既想发财又想当官,既求轻松又盼高薪,既要高分又不愿投入。懂得取舍,心怀光明,方能行稳致远。
三、向善与向上,是人生航向
人们常说“向上向善”,我更愿把“向善”置于“向上”之前。唯有以善为基,学术进步、职称晋升、职位提升方能心安理得、行之久远。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幸福需具备“谦卑、公正、慈善”三种美德。谦卑使自身免于嫉妒之火;公正避免给他人带来不幸;慈善则直接为他人创造幸福。我常与学生分享此书的启示:向善是德在才先,是心底柔软;真正的善良者不会构陷他人,即便心生嫉妒,也能将其转化为鞭策自己的正能量。善衡堂、善思堂皆以“善”命名,意在提醒我们:向善而后向上,才不会迷失方向。
四、软管理与硬管理,是管理智慧
软管理依靠文化与共同价值观凝聚人心;硬管理则凭制度规范行为。读硕前,我在武汉两家制造厂工作八年,亲历泰罗制硬管理;如今高校全程录像监控,亦是硬管理体现。然而,在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大学,更应以软管理为主——以激励、文化与共同愿景凝聚人心,营造和谐氛围,使学人得以享受学术之乐。
五、大事与大官,是人生志向
孙中山先生在康乐园怀士堂告诫学子:“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不少人误解孙中山先生反对做官,实则他强调的是:名望不在官位高低,而在事业成败。只要事业成功,自有大名。青年应立志做大事,而非仅为做官。孙先生为共和理想出任临时大总统,后又为民族大义让位袁世凯,历史证明他的大名历久弥新,而那些任期更长的“总统们”则沦为跳梁小丑。
黄达人老校长曾言:“在大学做领导,既不能不当回事,也不能太当回事。”此言精准诠释了“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大事者,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改良蒸汽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腾讯开发微信、阿里推出支付宝、梁文锋打造DeepSeek,以及企业家们创办造福社会的企业。谨以此文,与管院校友共勉:立志做大事,弘扬企业家精神,为国家、社会、人民贡献更大力量!
讲述人简介

刘运国,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休斯敦大学访问学者;财政部会计名家工程入选者(2019),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学术一期),财政部特支计划入选者(3期),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018),广东省教学名师(2021),国家一流会计学专业主持人,国家一流课程《管理会计学》主持人,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委员,CGMA北亚100智库成员,IMA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研究》编委,广东省管理会计师协会副会长,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咨询分会副会长。曾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社科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业绩评价与高管激励、审计与内控等。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以及JAAF、PBFJ、CGIR、A&F、CAFR、CJAR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包括4项面上项目、1项重大子课题和1项重点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项目1项、财政部项目5项,其他省部级课题10多项。获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3次,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3次,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何氏杰出教学贡献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