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丨李善民教授:新时期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方向的思考
2022年11月26日上午,由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国有企业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有企业管理研究论坛在线上召开,中山大学副校长、企业研究院院长李善民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作关于“新时期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方向的思考”的主旨演讲。

李善民教授提出,新时期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要围绕着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展开。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经济全球化停滞、“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考验着经济社会的抗风险能力,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乏力;从国内需求来看,当前我国经济领域改革发展面临转型,迫切需要培育新动力,引领实体经济振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而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理应做强做优做大,充分发挥作用,将自身的发展使命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深刻论述,该论述成为指导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指向和检验标准。2022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新举措与新部署共同指向国有企业的效率和创新问题,并建立相应标准。李善民教授指出,基于现实条件和时代背景,结合两个《指导意见》,新时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核心目标应当是通过聚焦解决国有企业创新与效率问题,加快国有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李善民教授提出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要抓住深化分类改革和整体推进制度两个重点思路。尽管中央已经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规则及基本改革方案,然而在具体实施分类改革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与细化。同时,尽管建国以来,国有企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建立起了覆盖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制度规则,但仍然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管理与制度两张皮和制度修订完善废止比较混乱等问题。
最后,李善民教授指出,深化改革的突破点聚焦在改革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监管机制、市场机制和创新机制四大方向,其中治理机制与监管机制相辅相成,在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继续深化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治理机制和监管机制是对国资国企内部机制的改革,而市场机制的核心在于以竞争中性原则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使国有企业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外部市场竞争机制提升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治理机制、监管机制和市场机制的改革创新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机制发挥作用。创新机制方面,主要是从原创能力与技术以及原创成果与产出方面,继续强化国有企业担当创新策源地的体制机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