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简介:
李文东,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终身制),曾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任教。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领导力、主动性、工作设计、个体特征、以及AI和零工经济等方面。
李文东教授的研究发表于国际顶尖的管理学和综合科学性期刊,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人格与社会心理学》(JPSP)、《应用心理学》(JAP)、《组织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年鉴》和《哈佛商业评论》等。研究成果为多家国内外媒体报道,包括《经济学人》、《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以及《南华早报》等。他的研究多次获得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奖项,包括美国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的国际人力资源学术成就奖以及美国工业组织心理学会(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的Hogan人格和工作绩效奖以及最近的Rosabeth Moss Kanter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Work-Family Research奖等。
李文东教授目前担任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Review、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的副主编,同时担任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Personnel Psychology、 心理学报、Fundamental Research及PNAS Nexus的编委会成员。
讲座简介:
人格特质是指区分个体之间差异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思维和情感模式,其在塑造个体态度、行为与幸福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组织行为学研究长期受大五人格模型的影响,将人格特质单纯视为内生的、不受环境影响的特征。鉴于性格研究科学范式转向同时关注人格特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这种经典的人格特质视角已经阻碍了组织人格研究的发展。基于这一理论缺陷,本研究采取连续时间分析方法,通过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探讨大五人格特质与收入之间的双向关系。研究发现,收入对随后的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和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变化存在积极的社会化效应(Socialization effect),而对外向性(Extraversion)则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尽责性与情绪稳定性对后续收入变化呈现正向选择效应(Selection effect),而外向性则呈现负向效应,说明三种人格特质与收入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进一步发现,这些效应的强度随时间呈倒U型曲线变化。本研究说明了在组织人格研究中采用动态视角的重要价值与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