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谢康团队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研究再添新成果——数字化技术促进渠道转型
品牌商与核心经销商既相互成就也互为掣肘。一代鞋王达芙妮曾强势削减经销商,导致经销商造反,近五年亏损40亿港元,关店超6000家,最终被迫退出实体零售市场。实践表明,品牌商与经销商如何共建“和而不同”动态能力应对市场挑战是一个实践难题。理论上,“和而不同”是经典的中国管理哲学思想,动态能力是经典的西方主流管理理论,如何结合二者,将中国管理哲学思想国际化,将国际主流管理理论中国化,亦属于前沿课题。
对此,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吴瑶副研究员、夏正豪博士生、胡杨颂博士生、谢康教授与王茜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基于数字化技术共建“和而不同”动态能力——2011-2020年索菲亚与经销商的纵向案例研究》于2022年1月在管理学中文顶级期刊《管理世界》发表。
该研究通过对2011-2020年索菲亚与经销商的纵向案例研究,探讨不同环境动态程度下组织间管理认知如何影响跨组织双元动态能力构建的问题:当组织间管理认知一致时(“和”),合作双方如何利用彼此异质性资源(“不同”),以高效创新?当组织间管理认知不一致时(“不和”),合作双方如何求同(“和”)、存异(“不同”),以应对冲突?
研究发现,组织间管理认知一致与不一致影响从跨组织异质资源到跨组织双元动态能力的构建机制。当合作双方管理认知相对一致,倾向于通过融合异质性资源促进合作创新,利用数字化技术形成基于松散耦合的创新强化机制;当合作双方管理认知出现不一致,会通过数字化技术抑制冲突来促进组织间管理认知的一致,以权力聚合实现跨组织合作治理。跨组织双元动态能力体现在合作组织既能够以合作创新能力应对适度变化环境,也能够以协同变革能力应对高度动荡环境。据此,进一步提出跨组织动态能力是“和而不同”管理哲学观的一种具体体现。
该研究从三个方面推进现有研究:首先,提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跨组织双元动态能力模型,扩展了组织间管理认知与跨组织双元动态能力的关系研究而形成理论创新;第二,揭示了数字化技术分别在组织间管理认知的一致或不一致条件下实现跨组织异质性资源有效整合的具体机制;第三,将“和而不同”管理哲学观融入企业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中,推动中国哲学思想与前沿管理理论研究相结合。
近10年来,谢康团队对企业数字化战略转型,研发、供应链、制造、营销、技术和能力转型开展了系列案例研究。该研究通过聚焦渠道转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系列案例研究再添新成果。
作者简介

吴瑶博士
吴瑶,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产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企业与消费者价值共创。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发表16篇案例与质性研究论文。其中,在《管理世界》发表8篇案例研究论文。案例研究成果获2020年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管理学一等奖,获2019年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2020年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至2020年7次获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最佳论文;2019年入选广东省100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

谢康教授
谢康,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互联网管理创新团队负责人。担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数字经济创新理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7项,政府和企业项目60多项。在ISR、I&M、EJI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高水平专业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研究成果获2020年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获2019年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5年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2020年8次获“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最佳论文奖。

王茜教授
王茜,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与学术硕士项目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主任。担任Information&Management、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管理科学》等匿名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在线客户行为分析、全渠道管理、在线推荐系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