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院两会“好声音”|看我院校友为两会建言献策
2020年两会期间,我们总能听到我校校友诸多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好声音”,下面让我们一起聚焦我校彭清华、焦兰生、黄武校友的两会建言。
“ 树牢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 ”

彭清华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1996级企业管理专业博士校友,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坚持在保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过程中加强疫情防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川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在保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过程中加强疫情防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们切实树牢底线思维,坚持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健全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不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广泛开展走基层访贫解困活动,切实为中小微企业排忧解难,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织密兜牢民生安全网。坚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突出凉山彝区挂牌督战,扎实抓好回头看大排查问题整改,确保如期高质量脱贫。坚持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更有效、消费促升级,把防风险、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有机统一起来,切实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推动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培养壮大工业“5+1”、农业“10+3”、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把握疫情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消费热点,加快产业聚集、协同配套,不断壮大产业支撑。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狠抓落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双胜利”,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 ”

焦兰生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EMBA校友,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市委书记
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市委书记焦兰生接受羊城晚报专访。焦兰生畅谈了阳江精耕特色农业的思路与举措。
焦兰生表示,阳江将立足实际培育和发展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项目,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
谈种植业
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农业是阳江市的传统产业,阳江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目标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成效显著。
据介绍,阳江在稳定17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年产量近60万吨的基础上,重点建设40万亩规模化优质丝苗米产业基地;大力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20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阳江谋划高质量发展,集中打造一批乡村产业振兴样板区,力争将阳江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焦兰生说,阳江深刻认识到农业产业振兴的重大意义,整体谋划农业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阳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道路。
阳江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发展优质高效绿色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一一三三”工程。阳江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农业知名品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美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阳江成功创建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80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2家企业入选供应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全市各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103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440家。
谈畜牧业
稳定生猪产能推动转型升级
畜牧业是阳江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发展具有阳江特色的畜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焦兰生说,2020年阳江生猪出栏任务为195万头,这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阳江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将目标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督促各县(市、区)落实生猪年出栏任务,把生猪年出栏任务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指标之一。
同时,阳江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政策,促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落实国家有关的养殖用地政策,做好养殖用地保障工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办理设施用地备案和林地使用审批手续。
当前,阳江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四个转型升级”(小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型、泔水养殖向科学养殖转型、小型屠宰厂点向一体化现代化屠宰企业转型、调活猪向调猪肉转型)。同时,阳江完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对粪污实行资源化利用,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谈乡村振兴
增加农民收入共筑绿色家园
阳江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据悉,2016年以来,阳江精准施策,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多亿元,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截至2020年4月底,阳江全市3.7万户贫困户7.6万名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实现脱贫、88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实现出列。
焦兰生说,阳江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效,但巩固工作仍十分艰巨。阳江将组织开展全方位的脱贫攻坚“回头看”,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
他表示,阳江还将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良好生态、优美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构建“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主动对接“双区”大市场,打造“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水缸子”工程。阳江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继续推动乡村振兴政策优先在相对贫困村落地落实,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实现共同富裕。
“ 建议数字时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实行年龄分层 ”

黄武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05级EMBA校友,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主委黄武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从立法上、实践上对使用网络的未成年人进行年龄分层,保护数字时代未成年人网络发展与安全。
黄武介绍,2019年,在《网络安全法》的基础上,《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中专设网络保护一章,对网络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作出较为全面的规定,8月2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儿童个人信息提供了强于一般规定的保护。然而,未保法修订草案对未成年人没有进行年龄分层而一概给予个人信息的保护性限制规定,在个人信息收集上均需取得父母同意,在精准保护上稍微有所欠缺。
黄武认为,在数字时代,未成年人的成长需要一定的网络自主空间。另一方面,年龄分层是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与国内立法和国际惯例相衔接所需。从全球视角来看,分层保护也是增强我国互联网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需求。
黄武建议,首先应从立法上年龄分层。在未成年人保护立法中的个人信息收集场景下,给予心智较为成熟的部分未成年人网络活动的自主权。仅对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时,施加包括监护人同意、必要的保护性限制等保护措施。而对于十四到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原则上应采取与成年人相同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以保护其必要的网络自由和发展权益。其次,在实践中细化分层。在个人信息收集保护年龄分层的基础上,考虑在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直播、网络社交等不同场景中,进行更精细合理的年龄划分,既与基本的法律年龄保持一致,又能够反映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网络认知和判断能力上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