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百歌颂中华”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评选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通知》要求,我院“百歌颂中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经过学院初选推荐、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评审、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和公示,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据悉,全国共有10个高等院校获得该荣誉,“百歌颂中华”是唯一一个获奖的院系级活动。这也是我校参加该评选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是教育部思政司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而设立的全国性评选活动。目的在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

      我院“百歌颂中华”创办于1993年,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的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参与比赛,体现了贴近学生、成效显著、凝聚力强的特点。十九年的恪守,超过两万名师生登台表演,逾万名工作人员无私奉献,“百歌颂中华”已成为中山大学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参与度最高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大型思想文化教育活动之一。“百歌颂中华”早已远远超越了一场文艺表演的价值,而成为管院精神家园一株茁壮的大树,成为了管院人心目中的“春晚”。


“我们不断创新发展,唯一不变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初衷”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西思潮的剧烈碰撞造成了青年学子思想上的困顿与不安,“百歌颂中华”这一大型爱国主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适时而生,作为每年一次的文艺汇演比赛,该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从最初的合唱比赛,到现今的多种表演形式的揉合,十九年中,我们不断创新发展,唯一不变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初衷。

“荟萃百家之长,不断创新,我们用持之以恒打造一个品牌”
      我们在简陋的舞台上以单一的大合唱开启了“百歌颂中华”这一华美乐章的前奏。跟随着时代的步伐,街舞、相声、乐器、舞台剧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不断被吸纳到百歌的表演中来,我们有了更为专业的主创团队,更为完备的舞台设施、更为舒适的排练场所;第十六届“百歌”我们正式启用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和编创的“百歌徽标”、“百歌主题曲”;第十八届“百歌”为了迎接国际认证专家,我们第一次全程采用中英文宣传和主持;第十九届“百歌”我们加入全新单元个人节目“我要上百歌”。一步步走来,“百歌颂中华”荟萃百家之长,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用持之以恒打造一个品牌。
      十九年来,“百歌颂中华”的创办初衷早已沉淀为“百歌精神”——“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十九年风雨兼程,“百歌精神”愈久弥坚,在每个管院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年度主题的推出,我们紧跟时代脉搏,沉淀关注和思考”
      每一年,管院师生紧跟时代脉搏,沉淀对社会与国家的关注和思考,推出“百歌颂中华”年度主题。历尽十九年的沉淀,“百歌颂中华”已经形成了常规化运营管理模式,成为了管院学子展现自身素养,实际操练的平台。
      我院副教授汪建成作为一名班主任,十分了解“百歌”班级节目诞生的不易:“‘百歌’的主题是由同学们自由审题、多角度诠释,因此加强对参赛集体的艺术指导的想法应运而生。学生工作部的老师们对各班节目进行不间断地主题和艺术指导。主题的提出是改革,形式创新则是开放。”


“商科学子独树一帜的管理能力,我们学以致用”
      管理和项目管理,提倡精益作业。学生工作部老师全程指导跟进,在筹备工作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例如物资组采买物资采用零库存思维,及时跟进物资使用情况,适量采购。宣传组依据市场营销原理,合理规划宣传周期。一个个管理学理论被运用于实践,在“百歌”中学以致用,展现了商科学子独树一帜的管理能力。

“我们真正在意的不是台上的几分钟,而是和你们在一起,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沮丧,一起欢呼!”
      “百歌”的舞台上,方寸之间,分秒之时,友情暖人心。“数个月的一同训练,我们真正在意的不是台上的几分钟,而是和你们在一起!”这是2010级市场营销班同学的肺腑之言。在“百歌”排练演出的5个月中,同学们见面打招呼会说:“今天你‘百歌’了吗?”。在管院学生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百歌’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百歌’就是一种磨练人意志的活动,同时在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了管院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十九年来“百歌颂中华”不曾因任何事情中断过,即使面对资金不足的困境,面对形式僵化的难题,面对组织者的更替,我们依旧恪守坚持,寻找新的突破点,延续“百歌”这一教育阵地。
      2000级学生罗毅作为一名曾经的管院学子对“百歌”有着特殊的情感。曾经的学子如今已经成长为麦楷博平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人,为第十八届“百歌”提供了赞助支持,罗毅说:“十多年来,‘百歌’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现在,我是从一个欣赏者的角度来看待‘百歌’,看到它一届一届在变化,感到很欣慰。”


“高歌时代旋律,深化学子爱国情怀”
      每一年的“百歌颂中华”的主题都具时代气息,同时有富含民族底蕴,引导师生深切关注祖国命运。
      中山大学财务处处长、原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善民教授说:“当时我们设立这个活动是为了强调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凝聚感情。所以每年大家都会围绕时事找一个主题,表演和主题有关的节目。比如98年特大洪水爆发,我们在那届‘百歌’的主题中引入了‘众志成城,抗击洪水’的倡导。”在“百歌”中,管院人高唱时代旋律,传承辉煌历史,深化学子爱国情怀。

“百歌的道路上,同甘共苦,我们总是一个集体”
      2011级新生熊柯岩参加完第一次“百歌”后这样写道:“喜欢这样的中大,自由活泼的气息弥漫;喜欢这样的管院,宽广的舞台任由驰骋;喜欢这样的老师,能说会唱与学生同乐;喜欢这样的班级,支持的热情永不退热;喜欢这样的同学,激昂青春用汗水谱写壮丽的歌诗。难忘青春,难忘百歌!”毕业纪念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班级合影就是“百歌”,校友返校所津津乐道的也是“百歌”。“百歌”的道路上,我们并肩前行,风雨同舟。

“十九年专注一个活动,成就一个品牌”
      谈起“百歌颂中华”,管院人皆为之骄傲,十九年专注一个活动,十九年成就一个品牌。“百歌”立足管理学院,辐射中大,它已不仅仅是管理学院品牌活动,更是中山大学的一张名片。
      每到“百歌”排练季,校园里各个角落时常见到刻苦练习的管院学子,校园中路过的师生都有心中的默契:管院的“百歌”要开始了。
      2011年3月,EQUIS认证专家在观看了“百歌颂中华”活动后惊叹道:他们无法想象这是一群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学生们自创自演、自己组织的一场演出,“unbelievable!amazing!”专家们回国后还专门联络学院索求“百歌”光碟。


展 望
      “百歌颂中华”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集体文艺表演的方式表达,陶冶了道德情操、丰富了文化生活,突显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百歌颂中华”的传承与壮大,离不开一代代管院师生的倾力奉献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为“百歌颂中华”奉献付出的师生们!我们将继续秉承“百歌精神”,创新“百歌模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