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中国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尔文?罗斯(Alvin Roth)广州站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时代周报
论坛主题:市场设计与中国机会——创新推动全面改革
时间:2013年7月1日14:00-16:30
地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国际会议厅
埃尔文?罗斯(Alvin Roth)
一直致力于研究在某些价格失灵的特定市场,如何能更好的满足市场双方的需求,进行最佳匹配。他成功开创了经济学分支:市场设计(market design),并将之运用实践。市场设计理论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罗斯带领着他的团队完善了拍卖市场,无线电拍照市场、肾脏捐赠匹配网络、纽约市高中入学系统,以及医学院毕业生住院培训分配系统等。
2012年10月,因为对稳定分配理论的建树,埃尔文?罗斯与劳埃德?沙普利(Lloyd Shapley)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除此之外,他还是斯隆奖(Alfred P. Sloan Prize)的获得者,古根海姆基金会会士(Guggenheim Fellow),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和美国计量经济学学会成员。
【个人经历】
1951年,埃尔文?罗斯出生在美国一个犹太裔家庭,这个以教育和勤奋为代表性格的民族文化,令小罗斯从小便得到熏陶,并显现出在数学、逻辑等方面的过人之处。
但令人惊愕的是,他其实是一个高三从纽约皇后区退学的孩子。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的父母都是高中教师。在解释自己的退学原因时,罗斯告诉《福布斯》杂志,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厌倦,“我那时缺乏动力。”
此后,他来到哥伦比亚大学上一个周末上课的工程班。教授建议他考专科学院,他于是考上并开始本科学习。1971年,埃尔文?罗斯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工程学学士学位。运筹学是博弈论的最核心部分,也就是在大学校园,他对这门当时不是“显学”的年轻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继而他就来到斯坦福大学,1973年获运筹学硕士学位,一年后获运筹学博士学位。离开斯坦福之后,罗斯直到1982年一直在伊利诺斯大学任教。此后他在匹兹堡大学担任安德鲁-梅隆经济学教授直到1998年,之后他加入哈佛大学并在此工作至今。
与埃尔文?罗斯相熟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巫和懋说,与另一位获奖者劳埃德?沙普利大器晚成相比,罗斯可谓少年得志。比如他高中没读完直接进大学,博士毕业的时候才二十三岁。
【主要著作】
1979年 《交易的不言自明模式》 经济和数学系统讲稿 美国Springer Verlag出版社
1985年 《交易的博弈理论模式》剑桥大学出版社
1987年 《经济学的实验室实验:6个观点》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87年 《沙普利价值:致劳埃德-沙普利(注:2012年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评论》
1990年 《匹配的两面:博弈理论模拟和分析的研究》 与索托马约尔(M. Sotomayor)合著
1995年 《实验经济学手册》 与卡格尔(J.H. Kagel)合编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2001年 《鲍伯-威尔逊传统的博弈论》 与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om)和米尔格罗姆(Paul Milgrom)合编
【专题报道】
埃尔文?罗斯:辍学神童走到经济学最高殿堂
http://www.time-weekly.com/story/2013-02-28/129022.html
会议流程:
14:00—14:30 签到
14:30—14:35 主办方领导致辞
14:35—14:40 主办方领导致辞
14:40—15:10 主题演讲:市场选择与选择市场
演讲人: 汤敏教授
15:10—15:40 主题演讲:Market Design as Economic Engineering
演讲人: 埃尔文?罗斯教授
15:40—16:30 圆桌对话
对话嘉宾:埃尔文?罗斯教授、汤敏教授、蒲勇健教授、
赵耀华教授、中山大学教授、企业代表
16:30 活动结束
出席嘉宾:
汤 敏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
蒲勇健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金融系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赵耀华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经济学副教授、世界银行顾问、香港金融管理局客席研究员、《国际博奕论评论》(International Game Theory Review)编辑部成员,重庆大学兼职教授、人民大学访问教授。
圆桌议题:
1、我们知道,市场设计的匹配理论的基础是博弈论,或者说市场设计是博弈论的一种运用,罗斯教授和同获诺奖的沙普利教授都是博弈论大师。博弈论是当今世界主流经济学界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而中山大学的王则柯教授曾说,“博弈论是华人经济学界的一块短板,正因为缺了博弈论这条腿,华人经济学家在世界经济学界的地位有所下降。”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蒲勇健教授和赵耀华教授都是国内顶尖的博弈论专家,他们曾合著过一本书,叫《博弈论与经济模型》,里面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罗斯和沙普利两位教授的理论,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专门介绍过罗斯和沙普利理论的著作,他们甚至还在这本书中精准地预测到罗斯和沙普利教授会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事实上,任何的改革都是各利益方之间的博弈,我想先请教三位博弈论专家,如何用博弈论来解释今天中国的改革困局,改革为什么这么难?又如何运用你们所熟悉的博弈论,来破解这个难题?
2、罗斯教授在美国做过很多市场设计实验,并都取得了成功,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制度创新带来的改革效果,想请问各位,市场设计的理念可以运用在中国哪些方面的改革上?
3、市场设计实际上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弥补机制,一般来讲,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当中,需要有大量的第三方组织,即NGO,来充当市场和政府失灵时的弥合剂,但中国的NGO发展受限、发育很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设计是否还能顺利进行呢?
4、中国问题的一大特色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模糊,政府常常直接插手市场,李克强总理讲,要把错安在政府身上的手,再安回市场,如果进行市场设计,那么设计者是否会变成政府,异化为政府干预?市场设计的设计者应该由谁来担任?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
5、国内近年讨论较多的,即顶层设计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市场设计与顶层设计进行区分?
6、罗斯教授的实验是在一个法治健全、市场化成熟度较高的环境中进行的,但中国的市场成熟度和法治健全度都不如美国,如果把罗斯的实验搬到中国来,成功的可能性会有多大呢?比如在中国,权力、金钱、人情都可能会左右相关部门的决策,比如可能因为人情或红包,就把器官给了自己的亲戚或熟人,这种现象非常常见。